返回

捡漏王陆飞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学习的乐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天下,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而那些底层的普罗大众就需要瓷器这种焼造容易、价格低廉的土疙瘩了。

    不过,这时候的瓷器与陶器虽然有了质的区别,在外观等方面看起来区别不大,因此,李洪亮着重讲了质上的差异。

    “一是原始瓷用磁石做坯料,与焼造陶器用的粘土相比较,其中氧化硅与氧化铝的含量较高,氧化铁的含量则明显较低,因而使瓷坯有可能在1100—1200摄氏温度中烧成。”

    “接下来就要说温度了。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000度以下,因此胎质疏松,而原始瓷因为烧成温度高,所以坚硬结实,不渗水。”

    “再者,原始瓷表面施粙,有光泽,透明洁净,便于洗涤……”

    接下来,李老从原始瓷器的出现开始,按照年代顺序,简要的讲述历朝历代瓷器的发展过程。

    “瓷器的发展,在唐代迎来了一个高峰,形成了以南方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流派,被称之为南青北白。这时的邢窑、定窑、巩县窑以及越窑、长沙窑等却比较知名。”

    “在焼造技术上,唐代工匠们开始使用匣钵是一个重大贡献,极大的提高了瓷器品质和成品率……”

    “虽然有南青北白一说,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唐代还有釉下彩瓷器和花瓷等新品种,但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世人知道的唐三彩其实一种施三彩釉的陶器。”

    陆飞扬他们听了,心里也是愧疚感满满,自己就是那个大多数啊。

    李老解释说唐三彩其实是有生活用具、陶俑以及居室用具的各种模型三大类的,不过现在以讹传讹,尤其是古玩爱好者以为唐三彩是冥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然后,李老说的就是宋元明清及现代瓷器的发展历程了……

    在简单介绍了瓷器发展史后,作为国内宋代瓷器研究的顶尖专家,李洪亮自然着重讲解了他对宋代瓷器的研究心得,还带来了一套十二册研究宋瓷的笔记,交给了陆飞扬去学习。

    陆飞扬心里的那个感动啊,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说像李洪亮这样的老一辈们人格的伟大与无私!

    在图书馆的时候,陆飞扬就翻阅过国内一位书画鉴定专家的

    出的鉴定笔记,一套六册,定价2980,与李老一比,他真不好说什么。

    “李老,我手上有一件瓷器,与传说中的柴窑非常相似,能不能请您给掌掌眼?”

    陆飞扬刚刚听过李老在退休后一直在研究柴窑,还自费到到南方的湖田窑和北方的张公祠窑等遗址考察,就为了找到传说中的柴窑焼造遗址。

    “什么?你手上竟然有柴窑瓷器!”

    李老一听,果然是血压飙升,那脸色看得陆飞扬心疼,马上走过去用左手搀扶住老人,右手暗运灵力,护住李老心脉以防万一。

    “李老,小子不过是顺嘴一说而已,您老连实物都没有看到过,可不能太过激动,否则我就罪孽深重了啊!”

    陆飞扬知道像李老这样的老一辈们的心情,后悔自己为什么现在提起,只好找个借口糊弄过去。

    “小飞啊,你的好意我知道,不过我也过了古稀之年,也经历过了大风大浪,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到柴窑遗址,见到柴窑瓷器,你不是行内人,能说出柴窑瓷器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重视了!”

    几秒之后,李老终于缓过气来。

    在潘家园,在送仙桥等古玩市场,都多次传出过发现柴窑瓷器的传闻,但是那些所谓的柴窑瓷器经过国内专家组的鉴定后,都被证明是赝品。

    而那种由行内人拿出“柴窑瓷器”的做法,无非是哗众取宠,或者说利令智昏,或为名,或为利,正应了那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陆飞扬和这些人不同,那可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一个道益博物馆的投入就是以亿元计,还有研究所……

    至于说名声,陆飞扬更是敬而远之,将军大院乃至他们文化系统的离退休老人,不说一千,至少也有几百人接受过他的调理,尤其事先还约定不能透露他的个人信息,就连调理所需的药方,也是他口述,由保健局的医生来开。

    可以说,陆飞扬是既不为名,更不是图利,只为了那份情怀,这也是像李洪亮他们这些退休多年的老人出山帮助他的主要原因。

    而且以陆飞扬的精明,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掏钱买一件赝品,所以李老才会如此激动。

    “那好吧,我这就去地下室里拿上来!”

    陆飞扬知道,不拿出来给李老看是不可能的了,既然如此,那就让这件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件柴窑瓷器借李老的手现世吧。

    “不用了,我和你一起去吧!”

    李老出言打断了他,开什么玩笑,那样的宝贝岂能随意的暴露在外面。

    当初,陆飞扬请人设计别墅地下的藏宝室时,就请教过博物馆的顾问之一的李老,李洪亮那能让他拿上来。

    得,终于搬起石头

第102章 学习的乐趣(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